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8日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支格阿鲁精神,形成助推大小凉山繁荣发展、全面振兴道路上常用常新、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推动彝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可持续发展,不断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2022年6月3—5日,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在成都文翰酒店成功举办了“支格阿鲁精神研究”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央民族大学、重庆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红河学院、楚雄师范学院等各院校及科研机构三十多位支格阿鲁学术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研讨会。
本次会议由线上线下同时进行,与会专家学者积极探讨,不仅扩大了支格阿鲁学术研究视野,同时对支格阿鲁精神在振兴大小凉山彝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引领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进而使本次研讨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次会议开幕式和上午的学术交流由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沙马打各教授主持,下午的学术交流由彝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阿牛木支教授主持。
研讨会正式开始之前,沙马打各教授对学界支格阿鲁精神研究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对近年来西昌学院支格阿鲁精神研究成果、具体实施战略以及本次学术研讨会缘起等进行了发言。西昌学院承担了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的“传承射日射月之精神、激发能战能胜之能量——以支格阿鲁斗争精神助推新时代凉山彝区乡村振兴的综合研究”项目并已取得初步进展。
该项目基于突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该研讨会亦以提炼英雄支格阿鲁精神的深刻内涵,探索将之用于振奋彝族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精神,推动彝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可持续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是该项目推进过程中亟待突破的难题。沙马打各教授提出了贯穿支格阿鲁文化始终的造福于民的“民本”思想。
西昌学院副校长曲木伍各教授作会议致辞,并对支格阿鲁精神内涵进行了简要介绍,认为支格阿鲁是我国西南彝族地区千百年来家喻户晓、万众传颂的英雄,支格阿鲁身上蕴含着顺应时代、射日射月、能战能胜的精神力量,是感召引领彝族群众摒弃精神障碍,助推彝族地区繁荣发展的时代精神。支格阿鲁身上体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英雄顽强的牺牲精神、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造福于民的奉献精神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勇敢正义,有勇有谋,战无不胜,和平友爱,团结和谐,无私无畏,宽以代人,孝老爱幼、敢于斗争的精神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一脉相承。
洛边木果教授对支格阿鲁神话产生的时代背景作了介绍,并对支格阿鲁由人到神的神化和支格阿鲁精神的产生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木果教授将支格阿鲁精神概括为“善良、诚实、无私、勇敢”,认为支格阿鲁是彝族先民将支格阿鲁塑造成为一个集各种力量于一身的形象,经过不同地域彝族人民的再创造和传播,形成了今天支格阿鲁这一完美形象。支格阿鲁精神不仅是彝族人民的精神源泉,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格阿鲁的神圣性因为与彝族毕摩文化的长期共存而具有神圣性,而支格阿鲁精神唤起了彝族先民积极创造自己民族的精神史诗,标志者彝族先民积极觉醒,而不是成为大自然的附庸。作为彝族的文化先锋,重新认识和弘扬支格阿鲁精神和文化,支格阿鲁文化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出版是重拾支格阿鲁精神的重组、重塑和弘扬的很好方式。支格阿鲁精神是彝族世代对支格阿鲁文化精神的认同。
西南民族大学罗庆春教授就支格阿鲁精神与凉山彝区历史文化美德等论题进行了探讨。罗教授认为,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特的精神美德,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彝族尤其如此,有自己古老的文字书写传统,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字,形成了以支格阿鲁为中心的民族英雄史诗。认为只有伟大的民族、伟大的语言才能创造伟大的史诗。罗教授从中华民族大传统的角度提出“大国学”的重要概念,认为支格阿鲁虽然是彝族人民的精神领袖和民族英雄,但对支格阿鲁文明成果、精神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要放到中华民族大传统中去,并深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非强调其文化传统的差异性,讨论了支格阿鲁精神的“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突出以独特的文化哲学、生存智慧及生命美德参与中华文明现代精神体系建设与创新发展时代洪流中去,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此外,罗教授总结了几个支格阿鲁精神的核心概念:斯色(sy si)、热阔(ssa kuo)、哦布(o bbu)、牧鲁(mu lux)、古德(mgux dde)、硕尼(shot nyi)、鲁尼(lu nyi)及品叠(pix ddie)等,总括了彝族与中华文明高度契合的精神美德,具有指导意义。
西南民族大学蔡富莲教授对支格阿鲁精神研究的结项要求、操作性、实用性、研究团队的组建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尤其是前阶段支格阿鲁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深度挖掘这些文献中的精神内涵,打造彝族人民的“精神家园”。蔡教授认为,“精神家园”对于彝区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在积极践行支格阿鲁精神的过程中,还需要避免精神资源的滥用,才能打造支格阿鲁文化品牌并将其根植于彝族人民的精神血脉之中。
西昌学院图书馆馆长何刚教授对如何提炼支格阿鲁精神、提炼什么精神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支格阿鲁的精神文化是大西南地区共有的文化母题,梳理提炼支格阿鲁精神应不圉于诗性语言文本、不圉于某个地区并将支格阿鲁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纳入伟大精神。他将支格阿鲁精神提炼为战天斗地的无畏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无私为民的牺牲精神、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友爱的向善精神等。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族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明贵教授从支格阿鲁文化及精神的实际运用的角度总结了近年来支格阿鲁精神研究的成果与贡献,并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学术界在研究支格阿鲁精神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注重重塑支格阿鲁形象和支格阿鲁精神元素的提炼,政府和学术进一步结合,并将支格阿鲁精神转化成为实际的文化产品,实现彝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
就支格阿鲁文化的产品化、品牌化战略的创建方面,四川省作家协会人事部主任鲁娟女士亦认为,支格阿鲁是真善美的代表,需要加强支格阿鲁故事和精神在彝区青少年中弘扬传播,并注重文旅产品的研发,注重原创设计,凸显本土文化的特殊价值,以文旅结合、商业开发战略为导向,将支格阿鲁文化打造成为彝区重要文化品牌。
中央民族大学曲木铁西教授就支格阿鲁精神的具体应用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对多年来西昌学院在彝族乡村文化振兴服务方面取得的成绩大为赞赏。认为支格阿鲁精神的运用首先要把支格阿鲁文化设计成为彝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旨在丰富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涵,满足彝族群众对精神文化艺术的需求,落实教育宣传传统优秀文化的需要,增强彝族民众对所处环境的归属感、幸福感、认同感和融入度。他提出,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将支格阿鲁文化引入学校教育,设计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内容,有助于培养和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正确价值观、培养儿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以及培养和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适用于学校教育不同阶段课程的原则、开发要与国家教育目标和课程改革为指导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以及符合彝族传统优秀文化,要体现彝族传统美德的原则。因此,在设计课程过程中,要成立支格阿鲁教材建设规划机构或课题组,分工合作、共同探讨,按学前和小学循序渐进或分为学前、小学等均可;对文本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解读,对支格阿鲁神话的第二次整理,每篇每个故事都能提取出深化支格阿鲁的精神内核——为民除害,造福人类;每篇课文也可以提不同的要求,如审美要素、想象与创造要求、社会品德要素等。
除此以外,西昌学院科技处处长郑传刚教授、彝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阿牛木支教授、文传学院院长叶俊莉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永清教授、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黄信教授、西昌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统战部部长沈良杰教授及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何文海、叶文学、邱金华等博士也对支格阿鲁精神研究及应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等提出宝贵意见。四川师范大学顾尔伙博士、阿呷热哈莫教授以及四川省社科院拉马文才博士等从支格阿鲁学术研究和教育学角度对支格阿鲁文化及精神的运用与普及等主题发表了见解。
此外,因疫情影响未能亲临研讨会现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普忠良研究员、重庆大学代启福博士、云南省民宗委语文办普学旺教授,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郑成军研究员,云南红河学院龙倮贵教授、师有福教授,楚雄师范学院杨甫旺教授、陈永香教授等专家也参加了线上讨论。
6月4日下午5点半,研讨会圆满结束。本次研讨会既是“传承射日射月之精神、激发能战能胜之能量——以支格阿鲁斗争精神助推新时代凉山彝区乡村振兴的综合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汇报会,也是支格阿鲁精神研究的学术推进会,是实现大小凉山彝区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策略研讨会。经过与会专家学者的思想碰撞,本次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使支格阿鲁精神研究思路更为开阔、实操性更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