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彝族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正文

彝族文化研究中心 召开2024年“支格阿鲁精神研究” 中期成果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8日     来源: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彝族文化研究中心

  召开2024年“支格阿鲁精神研究”

  中期成果交流会

  

   2024年4月30日,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醉太平酒店会议室召开2024“支格阿鲁精神研究”中期成果交流会。本次会议由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沙马打各教授主持,彝研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曲木伍各、曲木铁西、普忠良、洛边木果、阿牛木支、吉则利布及凉山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杨国庆、凉山州博物院副院长邓海春、中国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吉郎伍野、凉山州民族研究所副所长邱伍各、凉山州语委古籍办主任马海尼古、西昌市文物管理所研究员姜先杰,西昌学院党委常委宣传统战部部长沈良杰、科技处处长郑传刚、图书馆馆长何刚、科技处副处长何文海、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邓明英,彝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和彝研中心职工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沙马打各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议题及“支格阿鲁精神”综合研究进展情况,并作了中期研究成果汇报。经过多年的努力,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已汇聚了为数众多的支格阿鲁研究人才,已获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中心对外发布并立项与支格阿鲁研究相关的重点和一般课题18项,部分项目在研。彝研中心建成支格阿鲁展厅,以漆刻版画的形式展示26个支格阿鲁故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科研方面,彝研中心有序开展项目研究工作,设立了支格阿鲁研究的专项基金,并将其写入课题指南,号召学术界进行支格阿鲁专项研究。始终绵绵用力、持续跟进,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规划项目研究方向、落实参与人员、召开学术会议、出版相关著作。过去五年,已出版《传承与弘扬:支格阿鲁精神研究》(第1辑)(云南民族出版社)、《支格阿鲁民间故事选》(民族出版社)等著作5部,另外5部计划于近期出版。彝研中心将根据西昌学院副校长曲木伍各教授的指示,进一步加强史诗类系统化研究,并由年轻的学者组成专项研究团队,继续进行支格阿鲁精神研究。

   学术会议方面,彝研中心共主办了首届和第四届全国支格阿鲁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支格阿鲁精神综合研究”等3个专题学术会议,支格阿鲁学术会议逐渐成为全国彝族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品牌。此外,为深入开展支格阿鲁精神研究,为研究人员提供完整的各民族英雄史诗资料,彝研中心拟建设英雄史诗资料库,继续出版支格阿鲁相关著作,并积极拓宽支格阿鲁精神的应用研究和市场化,推动文创产品产业化发展,如支格阿鲁相关文创产品开发、歌舞剧创作、动画片开发、影视作品和网络开发等。

  

   会上,彝族文化研究中心教师叶文学和杰觉伊泓先后介绍了《传承与弘扬:支格阿鲁精神研究》(第1辑)和《支格阿鲁民间故事选》的编著、出版情况。叶文学博士说,过去十数年中,彝研中心的彝学研究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其中以《支格阿鲁》史诗研究最为显著,由史诗而神话,由神话而历史,由历史而文化,由文化而信仰,皆是对彝族神话英雄支格阿鲁精神的多维度阐释。他希望通过该书的编纂和出版,对后来的学者参考查阅略有小补,将支格阿鲁学术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激励更多年轻学者加入支格阿鲁研究阵营,为中国彝学研究的整体发展作贡献。

  

   杰觉伊泓博士对已出版的《支格阿鲁民间故事选》一书作了简要介绍。他说,支格阿鲁故事在荒山村野被彝族人民广为传唱,支格阿鲁精神是彝族文化之源泉,也是做人的一剂良药。不过,如何传承支格阿鲁精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需要有含量、有深度、有广度、跨区域、深合作的研究,需要用有限的资源和力量打造精品,这是我们未来思考的一个方向。

  

   文化传媒学院朱秀英副教授长期从事各民族史诗比较研究,并已获得《中国彝族史诗支格阿鲁与古希腊荷马史诗对比研究》研究成果。她说,史诗在世界各民族古典文学中长期存在,我国各民族史诗形态多样,史诗理论研究对文艺美学、民间文艺学、美学等皆有不同程度影响。中国史诗研究能否有其他研究角度和视野,一直是自己追寻的问题。

  

   此后,彝研中心罗边伍各副教授对支格阿鲁民间故事调研、收集、整理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她依托已结题的项目《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口述传承故事研究》研究成果,认为彝族英雄史诗具有版本多样性与地域特色、故事核心与变异、汉彝互译的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民间文学与口头传统等价值。支格阿鲁故事研究项目不多、论文少。为了更深入研究支格阿鲁故事,她建议支格阿鲁研究的未来方向,即重视版本及其流传的探究、深入故事内容及其结构的研究,挖掘文化元素和象征意义,全面考察社会和历史背景,比较和跨文化研究,探讨现代社会的解读传承方式,关注艺术领域的各种表现和创新,这些研究对支格阿鲁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积极意义。

  会上,支格阿鲁研究专家洛边木果教授谈了支格阿鲁史诗的挖掘与整理设想。他说,史诗是在故事的基础上以诗歌的语言写出来的,在神话基础上产生的史诗如果没有神话便不能称为史诗。云贵川地区原有支格阿鲁史诗较为零散,民间多以口传故事为主,尽管已有多部整理而成的支格阿鲁作品出版,仍需再加大力度收集支格阿鲁经典文本,剔除其中的血腥残忍内容,以便扩充支格阿鲁研究之向度和视野。

  在交流发言环节中,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曲木铁西教授高度认可了这几年来彝研中心所取得的成绩,对各位专家的交流发言印象深刻。他认为,支格阿鲁研究是西昌学院的名片和特色,他一直关注西昌学院支格阿鲁的研究,支格阿鲁学科方向知识体系不断完善,支格阿鲁文本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也是支格阿鲁研究的核心问题。曲木铁西教授建议继续深入支格阿鲁研究,可以从文学的角度深挖,比如把支格阿鲁与世界著名的史诗神话进行对比研究;从文明、文化、语言学、相关知识体系的角度开展支格阿鲁研究。他认为支格阿鲁精神应该进入中小学学校教育体系,进入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教材;继续进行文本建设,目前文本尚不全面,尚有更广阔的空间,西昌学院应给予更多项目支持。

  

   中国社科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普忠良教授说,支格阿鲁是彝族人民的精神代表,是中华文化之精神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承,彝族史诗也是精神文化的结晶,神话中体现的精神也是史诗所体现的民族精神。西昌学院曾组织了多届支格阿鲁研究学术会议,从整体上全力打造支格阿鲁精神文化,是西昌学院作出的最大贡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普教授认为,从语言学的视角聚焦本体文化的研究,不断加强本族文化与外国文化之对比研究,加强对外交流,拓展研究视野;以文创产品为视角进一步推进支格阿鲁精神研究,加大支格阿鲁精神的影响面;从精神的视角加强学术研究,注重该精神的推动力。

   在之后的发言中,凉山州博物院副院长邓海春从考古专业的角度对支格阿鲁研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可以从分子人类学的角度探讨支格阿鲁的共源神话,从学科交叉的研究策略突破目前的研究局限。此外,杨国庆、吉郎伍野、邱伍各、马海尼古、姜先杰等专家学者也进行了现场交流。

   西昌学院科技处副处长何文海博士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说,在大家支持下,支格阿鲁相关领域的研究不断推进。以刚获批成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为契机,西昌学院将拥有更大的研究平台、更多的学术资源进行支格阿鲁相关学术研究。西昌学院的支格阿鲁研究具有不可替代性,是西昌学院的学术品牌。现阶段,支格阿鲁研究的学术性越来越强,我们需要在继承前辈的研究基础上成长,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拔高,充分吸收建设性建议,拓展支格阿鲁研究视野,让学术照进现实。需要我们进一步凝聚力量,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支格阿鲁文化提供更具价值的、更广阔的学术视野。

   会议最后,西昌学院副院长曲木伍各教授进行了补充总结。他说,需要多民族、多专家、多学科一起来进行支格阿鲁研究,对标一流院校、一流学科,增强科研信心,提升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研究团队的创新力和科研平台的综合实力,为支格阿鲁乃至彝学研究作贡献。

   会后,部分参会人员参观了彝族文化研究中心的展厅、资料库、办公场所,并合影留念。  

2024年4月30日

打印本页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