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1日 作者:彝语言文化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2021年西昌学院阳光推广普通话志愿团队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总结
第一章背景情况
1.1实践基本信息
1.1.1实践背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按照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要求,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为推动成渝双层经济圈建设、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青春力量,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按照团省委文件精神,
结合我校实际,2021年继续组织开展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三下乡”实践活动中的专项活动。聚焦中西部普通话普及率较低的民族地区、农村地区,面向不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青壮年劳动力、学前和学龄儿童、留守妇女等,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发放问卷、访谈、座谈等方式开展入户调查,摸清当地普通话普及情况,广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结合活动地区实际情况,发挥青年学生专业特长,开展普通话推广与培训。
1.1.2实践意义
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训统一的大市场;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总之,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行动。
1.1.3实践目标
1.2实践地点介绍
1.2.1实践地点基本情况
我们团队选择的宣传地点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周边村镇,着重在泽元镇红砖村、冕宁县民族中学周边等。
1.2.2实践地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新冠疫情和“6·26”特大暴雨灾害严重冲击,始终坚持“稳中求进、进中争先”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打造“攀西第一城、凉山会客厅”战略定位,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呈现经济总体平稳、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1.3行程介绍
第二章实践结果
推广普通话的第一天,我们对乡村的村民和小学生进行有关普通话的问卷调查。
推广普通话的第二天,我们给村民和小学生们讲述普通话的基础知识。
推广普通话的第三天,进一步加深村民和小学生的对普通话基础知识和对普通话认识的程度。
深入村民家中,对大人到小孩都进行普通话宣传,利用自身的优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使村民们了解到了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提高了村民们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也提高了普通话的普及程度。
第三章实践结果
首先,我们团队积极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实践活动,走进村庄做宣传、搞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大力推广普通话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如通过在村庄里面宣传“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等口头禅。创造了普及普通话的语言环境,进一步提高村民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有利于形成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的良好风气。
其次,我们团队的每位成员积极参与推广普通话,渗入村子里的每家每户,向村民们耐心介绍学会说好普通话的好处,让村民知道了解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小组的活动顺利完成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宣传普通话的同时,不仅推动了普通话在乡村中的影响,而且我们自己也在推广普通话的实践中不断成长。诚然,我们在宣传推广普通话的时候会有准备不充分,和村民沟通困难等的不足之处,但是经过这次的实践,我们对推广普通话的认识以及在推广普通话的的实践有了一定的经验。收获颇丰。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