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9日 作者:彝语言文化学院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彝语言文化学院首场民族学专业建设系列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2021年9月,我校招生的首届民族学专业所依托的民族学学科是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为充分发挥重点学科的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水平,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由科技处和彝语言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场民族学专业建设系列学术讲座“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及其实践——以《林木彝家》成书过程为中心的讨论”,于2021年10月19日晚上在西昌学院南校区主教楼1501教室举行。讲座由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何文海博士主讲、彝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阿牛木支教授主持,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沙马打各教授同彝语言文化学院近200名师生到场聆听。
何文海博士的讲座从民族学的基本概念简述、《林木彝家》的选题依据与基本思路、四访四季吉的经历与体会、《林木彝家》的框架与内容、关于民族学及田野调查的几点思考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在以主讲者团队完成并已出版发行的凉山彝族传统村落民族志——《林木彝家》从选题到田野调查再到形成书稿的过程为中心,以本书田野调查阶段的发生的系列小故事为案例,围绕什么是民族学的田野;田野调查意味着什么;田野调查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怎样组建调查团队;团队如何分工与合作;怎样为田野调查做准备;怎样进入田野;怎样进行“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怎样处理田野调查中的意外;什么是田野伦理;怎样处理与田野对象的关系;田野中的“文化震撼”是什么;怎样让田野调查不冷场;在田野中如何做到“以小见大”“变陌生为熟悉”“变熟悉为陌生”;如何搜集整理田野资料;为什么要进行补充调查等核心理念与方法展开分析讨论。
讲座过程中,与谈人吉洛打则和谢诗呷两位老师分别以田野实践中有感而作的诗歌诵读和视频分享的方式参与互动,同学们的踊跃提问,何文海博士均一一详细作答,听者都表示这场讲座受益匪浅。
最后,阿牛木支教授在总结评议中指出,何文海博士以开阔的视野,清晰的思路,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精彩讲座,既提出了不少开拓性的学术问题,也指出了一些民族学田野调查当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更指明了彝族传统村落文化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拓展的空间,给我们以很多的启发。
图文;彝语言文化学院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