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会现场
立教育强国之志,铸立德树人之魂。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西昌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立足师范教育主阵地,于5月22日在致知楼环形报告厅举办了一场师生共读的教育经典著作分享会。活动以“品味教育经典、领悟育人智慧”为主题,通过跨代际的深度对话,将千年教育智慧与新时代教育实践有机衔接,为培养“四有”好老师提供思想滋养。

黄远春教授讲话
活动伊始,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黄远春教授以“经典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为题作主旨发言。从《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治世箴言,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实践智慧,黄教授系统梳理了中外教育经典的演进脉络。他强调:“在人工智能重塑教育形态的今天,师范生更应筑牢经典根基,既要传承‘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精髓,更要培育数字时代的教育创新能力。”这番论述为整场分享会奠定了守正创新的基调。

教育诗剧《薪火相传》
紧接着,由教师教育学院学生带来的教育诗剧《薪火相传》,以“杏坛讲学-书院传薪-师范兴教”三个历史场景,艺术化再现中国教育精神谱系。当“有教无类”的诵读声穿越千年时空,与新时代“教育公平”的追求形成强烈共鸣,生动诠释了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永恒价值。

袁颖教授分享
西昌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袁颖教授以《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从“幸福即德性的实现活动”这一经典命题切入,让晦涩的哲学著作焕发出鲜活的教育启示,将分享会的学术氛围推向顶点,其专业且深刻的观点赢得了阵阵掌声。

杨韶刚教授分享
教师教育学院银铃教师杨韶刚教授通过自己编写的《人为什么需要存在感——罗洛·梅谈死亡焦虑》一书,分享了从存在主义哲学到积极心理学,从生命教育到心理健康,多维度论证了教育在对抗存在焦虑中的本体价值。呼吁师生直面焦虑、主动吃苦,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引发热烈反响。

张露萍老师分享
张露萍老师立足《不平等的童年》展开批判性阅读,通过数据分析揭示教育分层的内在机制。她指出书中提出的“补偿性教育关怀”行动框架,为破解教育公平难题提供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陈显赫、罗曼同学分享
陈显赫、罗曼同学运用数字叙事技术,将《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的教学原则,转化为可视化教学案例库。这种“古籍新诠”的创新呈现,彰显了新时代师范生活化经典的教育智慧。
此次教育经典著作分享会是一次知识的交流与碰撞,不仅让同学们对教育经典著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在教育强国战略指引下,西昌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持续深化师范生培养,将经典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育既有扎实学识、更有教育情怀的新时代良师,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编辑:耿红叶
图:徐佳怡 罗冉
一审一校:耿红叶
二审二校:陈梅琴
三审三校:陈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