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5年度项目评审结果:西昌学院舒攀、颜朗、易燕、刘石锋等4位作物学博士分别斩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1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项,共4项基金资助。

这是作物学学科继2021年以来累计获得12项国家基金项目后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其作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和四川省"贡嘎计划"一流学科的科研实力进入历史最好水平,更折射出我国民族地区高等农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

作为国家民委2020年首批重点建设学科,西昌学院作物学学科立足攀西特色农业资源,构建了"作物遗传育种-逆境生理-生态种植"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2023年入选四川省"贡嘎计划"一流学科后,学科团队聚焦西南民族地区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需求,在特色作物研究、高原山地和干热河谷农业技术、民族地区科技服务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
麦类育种专家彭正松教授,洋葱育种专家李成佐教授,苦荞麦育种专家王安虎教授,马铃薯育种专家李佩华,水稻栽培专家蔡光泽教授,烟草栽培专家郑传刚教授,热带水果栽培专家李静教授等一批学术(方向)带头人,与50余名青年博士坚持把论文写在彝乡大地上,用科研成果解决民族地区农业生产实际问题,取得诸多科研成果,得到社会广泛赞誉。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作物学学科正加大力度推进“攀西特色作物改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培优升级,同步推进科研团队高水平建设,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实现国家科技奖零的突破,朝着“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目标加速迈进,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屏障贡献更多“西院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