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媒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生活 > 院系新闻

创业故事 | 镜头里的逐梦长征——青年创业者胡蔚的光影人生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2日     作者:文化传媒学院     字体: 浏览次数:

分享到

  5月的西昌,阳光炙热。西昌高铁大道旁的樊建川电影博物馆,胡蔚正在和团队拍摄科幻微电影《二号嫌疑人》。人物光怪陆离的造型配合着博物馆外观,有些科幻的感觉。“这是我们首次尝试将AI与实拍相结合。”胡蔚说,“AI是大势所趋,我们不想错过。”

  

  在青春与梦想交织的舞台上,一位年轻创业者用镜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他在挫折中坚守热爱,在创业浪潮中突破自我,更在成长路上不忘回馈社会。胡蔚,这个充满激情与担当的青年,正以独特的方式,丈量着梦想的长度,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创业与公益之路。

  破灭与重生:从挫败到破茧的逐梦之旅

  胡蔚的电影梦如同深埋心底的种子,自童年便开始生根发芽。然而,高考的失利让他未能考入心仪的影视专业,电影梦似乎就此破灭。

  进入西昌学院后,胡蔚没有向命运低头。大二那年,他怀揣着对电影的执着,拉上几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开启了一场看似疯狂的冒险:他们用22天募集到100万元资金,拍摄了一部由在校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音乐电影《校歌英雄》。这部作品不仅凝聚了青春的热情与创意,更让胡蔚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凭借这部电影,他破格成为四川省电影家协会会员,还受邀参加中国戏曲电影展,站在了更广阔的舞台上,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才华。

  2022年,胡蔚成立笑影文化公司,踏上创业征程。起初的忐忑在学院认可与支持下逐渐消散。得益于自己的学生身份,胡蔚和所在的传媒学院深度绑定,他与导师刘晔创新推出“以剧代训模式”,让在校生提前参与项目制作,边学边实践,既为公司创造了经济效益,又储备了优秀人才。西昌学院党委书记朱占元三次走访笑影文化,更是给予他莫大的鼓励,助力公司走向盈利。

  瓶颈与突破:创业路上的风雨与彩虹

  在成立后的两年里,胡蔚和他的团队势如破竹,佳绩频传。公司与学院孵化的“凡剧社”项目荣获四川省“互联网+”大赛金奖,“创战营”项目也接连斩获省银奖、市银奖等多项荣誉,10余部微电影、MV在各类比赛和影展中屡获殊荣,大型原创音乐剧《乡村好声音》更获得四川艺术基金资助。

  

  然而,毕业季的到来为其按下了暂停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胡蔚和公司逐渐陷入困境,订单量锐减,盈利能力下滑。就在他感到力不从心之时,州、市两级人社局及时伸出了援手。凉山州人社局邀请业内资深创新创业专家对他进行精准把脉和一对一指导,通过“政策助创、活动护航、载体筑巢、培训提能”一系列举措,帮助他渡过难关。如今,胡蔚的团队已发展至16人,还带动300余名大学生等青年参与社会实践,重新焕发活力。

  发展与回馈:用光影传递温暖与力量

  2024年12月的一天,凉山州喜德县中坝社区热闹非凡,胡蔚和他的团队带着音乐剧《乡村好声音》的选段来到这里。这已是他们“送戏下乡”第五次走进中坝社区。

  

  随着公司发展步入正轨,胡蔚开始思考创业的更深层意义。他不再局限于作品和盈利,而是将镜头对准那些需要关注的群体。团队对《乡村好声音》进行重新打磨和分拆,以“拼装剧”形式开展下乡巡演。除了精彩的演出,他们还为老人拍照、教孩子摄影,联合北京、上海等地的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

  

  一次演出结束后,一位老人深受感动:“孩子,你们演得像我们的生活。”“那一刻,我懂了,真正的成就不在红毯之上,而在这些朴素的瞬间。”说到这里,胡蔚有些动情,他相信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而他的这条长征路将从镜头开始,走到比焦距更远的地方,实现比景深更深的价值。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机会和环境,我很感谢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年轻人梦想起飞的机会和飞得更高更远的环境。”胡蔚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地址:西昌市海滨中路24号西昌学院(南)

联系电话:0834-3951101

邮编:615000

网站维护:西昌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管理员信箱

邮箱:whcm@xc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