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海长期科研基地研究成果(论文) [1]李欢,董文婧,吴宗勇.浅析四川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1,(07):54-57. 摘要:四川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依托邛海而建,属于高原淡水湖泊型国家湿地公园。本文从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湿地公园建设发展情况和保护管理情况3个方面介绍了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重点阐述了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重大举措及建设后所取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以此阐明了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是湿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典范。 [2]董文婧,李欢,吴富勤,杨军.四川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布展设计[J].湿地科学与管理,2021,17(01):61-63. 摘要:宣教中心是集主体化、系统化和集中化为一体的综合型宣教场所,是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工作的亮点。阐述了四川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的布展设计原则、设计内容与表现形式。围绕"湖的自白""水之密语""鸟儿的鸣响""鱼的呢喃""植物悄悄话""外来的‘朋友’不友善""人类有话说"和"保护邛海,我们在行动"8个主题,以32个故事单元为节点,采取动静结合、互动体验的表现形式开展宣教布展,系统完整地展现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的特色,以期为同类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布展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3]李小艳,董艳珍,刘小龙,亓东明,杨红.2018年春季邛海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与水质状况研究[J].湿地科学,2020,18(05):623-632. 摘要:为了了解邛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现状,于2018年4月22~29日,在邛海浅水区(水深小于3 m)和深水区(水深大于3 m),分别布设了16个和5个采样点,开展了浮游动物群落调查;采用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法和修正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湖水水质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邛海浅水区,共记录浮游动物152种,浮游动物密度为518~24 808 ind./L;在深水区,共记录浮游动物33种,浮游动物密度为80~203 ind./L;浅水区浮游动物物种数和密度都高于深水区,但是都以小型浮游动物轮虫和原生动物为主;深水区浮游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59,水体的污染程度为β-中度污染,修正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为44,水体营养状态为中营养;浅水区浮游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25,水体的污染程度为β-中度污染,但是部分采样点水体总磷和叶绿素a含量较大。 [4]李小艳,王鹏飞,杨军,杨红,亓东明.邛海湿地冬季初级生产力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9):280-287. 摘要:研究人工恢复湖泊湿地初级生产力,对评价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及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9年1月对邛海湿地23个点位浮游植物、沉水植物、附着物叶绿素a(Chalorophyll-a,Chl.a)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邛海湿地浅水区水体叶绿素a含量为1.10~11.16 mg/m~3,平均为4.98 mg/m~3,出海区域水体叶绿素a含量比其他区域高,南部、西南部、东部水体叶绿素a含量较低,但整体未达到轻度藻化风险。共发现22个样点有7种沉水植物分布,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为邛海湿地的广布种,沉水植被面积有扩大趋势,特殊区域群落结构变化显著。沉水植物冬季仍处于生长期,其生长特性与陆生常绿植物相似。7种沉水植物冬季叶绿素a含量表现为马来眼子菜>苦草>穗状狐尾藻>金鱼藻>黑藻>篦齿眼子菜>大茨藻,马来眼子菜植株叶绿素a含量最高,平均为8.755 mg/g。藻类在水体和植物附着物均有分布,7种沉水植物冬季附着物叶绿素a含量表现为篦齿眼子菜>大茨藻>黑藻>穗状狐尾藻>金鱼藻>马来眼子菜>苦草。沉水植物与浮游植物相关性还须要进一步系统研究。 [5]曾忠强,刘杰,张梁,王雪梅,杨红.5种邛海人工湿地植物去污能力比较[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01):57-61. 摘要:为了比较人工湿地废水处理中的湿地植物的去污能力,从中筛选出适宜人工湿地的湿地植物,并从邛海人工湿地采集5种植物,在相同浓度的生活废水中进行水培观察,对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比较,并从去污力、根系、管理难易、景观美化作用等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表明,大薸和菱角对总氮和总磷有较高的去除率,菖蒲对NH3-N、TN、TP的去除率表现最差,鸢尾、风车草、菖蒲对COD有明显的去除作用。 [6]李小艳,王荣坤,曾正明,亓东明,杨红.邛海浅水湖带及其附近人工湿地中沉水植物底质以上植株中氮和磷含量[J].湿地科学,2019,17(06):663-669. 摘要:2017年4月21~30日,对邛海浅水湖带及其附近人工湖和沟渠中沉水植物的分布进行了野外调查;2018年4月22~28日,在邛海浅水湖带及其附近人工湖和沟渠中设置采样点,采集沉水植物底质以上植株的样品;在实验室中,测定了样品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4月,在邛海浅水湖带及其附近人工湖和沟渠的水中,共发现了9种沉水植物,分别为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和大茨藻(Najas marina),其中,穗状狐尾藻和苦草分布最广;2018年4月,沉水植物底质以上植株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存在差异,分布较广的7种沉水植物金鱼藻、穗状狐尾藻、苦草、马来眼子菜、菹草、篦齿眼子菜和黑藻底质以上植株的全氮和全磷含量依次减小。 [7]王雪梅,陈艺聪,胡金朝,杨红.邛海湿地天然生物膜对环境改变的响应[J].环境科学导刊,2019,38(02):42-48. 摘要:通过交换邛海湿地的两个典型地点的天然基质,并对交换培养后基质上的生物膜的藻类群落结构、生物量、叶绿素、胞外酶活性、EPS多糖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观察环境变化后生物膜结构功能随时间的改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膜在交换培养后,藻类结构、叶绿素浓度、胞外酶活性、多糖含量等指标均发生改变。随着交换时间增长,生物膜均发生了一定变化,其变化符合生物膜群落生长特性和生物膜对环境的适应性规律,综合反映出邛海湿地生物膜对环境改变有明显的响应。 [8]王雪梅,颜杰,胡金朝,杨红.四川邛海人工湿地综合评价[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9,15(01):11-14. 摘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标评价法,提出并建立了人工湿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选址适宜性、构建、水质净化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4个一级指标及对应的15个二级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以邛海湿地五期内小河沟人工湿地作为探究对象,结果显示:小河沟人工湿地的综合评指数为7.38,处于"良",邛海人工湿地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功能,在选址及构建上处于良好水平,在运行管理上应加强垃圾清理和植被管理。 [9]亓东明,冯茜.邛海湿地黑水鸡春季生境选择[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08):1510-1513+1521. 摘要:2014年4~5月,在四川省西昌市邛海湿地的梦里水乡、焦家村-月亮湾、烟雨鹭洲、小渔村等区域选取了60个10 m×10 m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 L.)利用样方进行植被类型、明水面、水深、人为干扰距离、草本植物高度、草本植物密度、乔木距离、食物丰富度8个生态因子的生境选择分析。结果表明,黑水鸡喜植被茂盛、密度大、高度适中的隐蔽生境;就食物而言,黑水鸡尤喜水浅且食物丰富的水域,对明水面的选择不明显;干扰因素研究表明,人为活动对黑水鸡的影响不大,而人为活动稀少区域的黑水鸡对干扰稍显敏感。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黑水鸡春季生境选择的因素主要有隐蔽性、食物多寡以及干扰程度。 [10]海来伍加.邛海流域水资源及最小生态需水量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7):4530-4532. 摘要:在邛海水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从城市湖泊功能上对其最小生态需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邛海水量平衡计算结果为-0.344×108 m3,处于入不敷出状态;从城市湖泊功能计算,邛海的生态需水量为2.490 9×108m3,其中净化需水量占20.55%。随着人为取水继续增多,水体污染,邛海生态环境所需适宜水量将难以保障,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改善措施。 [11]王雪梅.邛海湿地春季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布及影响因素[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4):3613-3617. 摘要:以邛海为研究区域,对其表层水、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不同粒级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他理化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邛海水体及沉积物总碱性磷酸酶活性(TAPA)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并且在垂直方向上,水体中的碱性磷酸酶在不同粒级组分中的分布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邛海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与溶解性正磷酸盐(DIP)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DIP的浓度是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重要调控因子。 [12]李凤琴,李海涛.四川省西昌市邛海湿地留鸟及其生态分布[J].北京农业,2015,(30):202-204. 摘要:为填补关于四川省西昌市邛海湿地留鸟的专题研究的空白,通过路线调查法,于2014年对邛海风景区生态湿地中的留鸟数量进行统计调查,分析邛海风景区生态湿地中留鸟的频率指数等级。结果表明:留鸟32种,隶属9目19科,其中优势种共3种,占留鸟总种数的9%;普通种共4种,占留鸟总种数的13%;其余均为稀有种,占邛海留鸟总种数78%。说明邛海风景区生态湿地中的留鸟以稀有种为主,优势种和普通种种类较少。 [13]亓东明,杨怀珍,王静,唐伟.邛海湿地春季雀形目鸟类区系组成及群落结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09):217-220. 摘要:为了解并保护邛海湿地的雀形目鸟类资源及其栖息地,笔者于2014年3—4月份采用样线法对邛海湿地春季雀形目鸟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邛海湿地春季雀形目鸟类共有53种,隶属20科31属。从动物区系来看,东洋种鸟类有26种、古北种22种、广布种5种。从居留型来看,留鸟36种、夏候鸟10种、冬候鸟4种、旅鸟3种。被列入"三有动物"名录的鸟类42种。 [14]亓东明.邛海湿地蝗虫物种多样性研究[J].湿地科学,2014,12(05):650-655. 摘要:2011年9~11月采用系统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邛海湿地境内5个采样点进行蝗虫(Orthoptera Acridoidea)采集,共获标本1 280个,采集到的蝗虫隶属于3科12种。其中,花胫绿纹蝗(Aiolopus tamulus)、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和疣蝗(Trilophidia annulata)为优势种。5个采样点中,梦里水乡的蝗虫物种数最多,其他依次为焦家村、核桃村、小渔村和青龙寺。就蝗虫个体数而言,各采样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焦家村和小渔村的蝗虫数量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蝗虫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核桃村都最高,在小渔村和青龙寺最低。蝗虫的优势度指数在梦里水乡最高,其次为焦家村和核桃村。蝗虫的均匀度指数分析表明,各采样点间差异较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各采样点间各指数差异不显著。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小渔村和焦家村达到极相似水平,青龙寺和焦家村、核桃村和小渔村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低。生境分析表明,邛海湿地中农田生境更适宜蝗虫的生长和繁殖。水分、植被和产卵地是影响邛海湿地蝗虫种类的重要因素。 [15]坤燕昌,张万明,彭徐,伍林,王洪波,李在林.基于西昌邛海湖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基本认识[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02):49-54. 摘要:通过对湖泊水污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些对西昌邛海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可行性建议,让西昌市民明白一些关于邛海保护方面的基础常识。 [16]王堂尧,景志明.邛海湿地流域生物多样性评价[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04):22-25. 摘要:运用生物多样性理论,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赋值标准,对邛海湿地流域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邛海湿地流域生物多样性较好,物种丰富,特有属种多,生态系统结构复杂,生境类型较多。此外,"生境开发强度"指标分值相对偏低,表明人类活动对邛海湿地的侵扰较大,尤其是湿地流域内的农业生产活动和旅游开发活动对邛海湿地侵扰破坏较大。 [17]亓东明,李小艳,孔利,苏怀勇,曾兴富.邛海湿地观赏昆虫资源现状及市场开发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3,(13):280-282+286. 摘要:为了解和掌握邛海湿地观赏昆虫资源现状,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对邛海湿地观赏昆虫进行了调查和采集,共采得观赏昆虫9目44科91种,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3目为优势目,斑腿蝗科、蜻科、蛱蝶科等7科为优势科,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红蜻(Crocothemis servilia servil)、菜粉蝶(Picris rapae)等13种为优势种。就观赏价值来看,该区域观赏昆虫以形态类观赏昆虫为主。从功能群来看,该区域观赏昆虫以植食类昆虫为主。结合调查结果与文献资料,提出了关于邛海湿地观赏昆虫资源市场开发建议。 [18]严云,李向婷,梁剑,赵丽华,刘建林.邛海水体富营养化的综合评价[J].四川环境,2013,32(02):56-59. 摘要:为了研究近年来邛海水质的富营养化状况,本文以2010年邛海4个水质监测点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邛海营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邛海水质在青龙寺、二水厂和海河口属于贫营养,在公园属于中营养,说明近年来随着邛海及周边环境治理工程的加强,水体富营养化得到一定的遏制。 [19]张宇.西昌邛海湿地浮游藻类状况及水质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04):791-793. 摘要: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对西昌邛海湿地浮游藻类的种类、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昌邛海湿地共发现浮游藻类8门69属l02种,其中绿藻门25属34种1变种,蓝藻门16属23种,硅藻门13属19种,裸藻门5属12种,黄藻门4属5种,甲藻门3属3种,金藻门2属3种,隐藻门1属2种。浮游藻类的密度为2.74×105~3.58×105个/L。根据浮游藻类优势种的分布和数量,结合Margalef多样性指数分析邛海湿地的水质情况,水质总体状况较好,处于贫营养,但有向富营养转变的趋势,应注意加强对湿地的管理和保护。 [20]严云,李向婷.西昌邛海水质富营养化状态评价[J].科技信息,2012,(29):37-38. 摘要:本文以2009至2011年邛海青龙寺、二水厂、公园、海河口四个监测点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邛海水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得出:由于总磷(TP)、总氮(TN)的升高及透明度(SD)的下降,邛海水质在海河口出现了轻度的富营养化。 [21]郑璐,亓东明,阳伟,李海涛.邛海湖土著鱼类的变迁及保护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08):63-67. 摘要:随着西昌经济的发展,西昌人民对邛海湖渔业资源开发日益加剧,湖区渔业资源种群结构必将受到影响,为了更好的保护湖区鱼类资源的多样性,作者于2011年5月~2012年4月对邛海湖土著鱼种类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意见,以期为水产、渔政、科研等提供参考。 [22]张宇,董艳珍,杨红.四川邛海湖湿地浮游藻类现状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3):197-199. 摘要:对邛海湖湿地浮游藻类的种类及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湿地现有浮游藻类102种(含1变种),隶属于8门45科69属。其中绿藻门25属34种1变种,蓝藻门16属23种,硅藻门13属19种,裸藻门5属12种,黄藻门4属5种,甲藻门3属3种,金藻门2属3种,隐藻门1属2种。根据浮游植物指示种评价,邛海湿地水质属于α-中污和β-中污。 [23]郑璐,张万明.西昌邛海青河入湖口水质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97-19299+19327. 摘要:以西昌邛海湖青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青河入湖口水质的pH、化学需氧量(COD)、5日生化需氧量(BOD5)、固体悬浮物(SS)、总氮(TN)、总磷(TP)、溶解氧(DO)的试验检测,根据实际检测数据,对西昌邛海湖东侧入口支流青河入湖口水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河入湖口水质较好,处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Ⅱ类。同时,根据研究结果,结合周围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期为青河流域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24]朱静平,刘洪,赵碧.2010年西昌邛海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评价[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08):45-46. 摘要:[目的]评价邛海水质富营养化状态。[方法]利用2010年邛海4个监测点数据,运用模糊数学模型,计算其水质营养级别。[结果]青龙寺、二水厂和邛海公园监测点水质属中营养化状态,海河口水质较差,呈中-富营养状态。[讨论]水土流失、农业施肥、包括防水和渔业养殖是导致邛海水质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合理化治理对策。 [25]罗茜.邛海水质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J].广州化工,2011,39(12):131-133. 摘要:根据邛海四个监测点数据资料,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邛海水质进行了评价,对TN、TP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邛海湖整体水质为Ⅱ-Ⅲ类,四个监测点中以青龙寺、二水厂取水处水质为最好,海河口最差。邛海主要污染物是TN、TP,TN平均浓度在波动中有所上升,在2003~2010年间,由0.334 mg/L上升到0.463 mg/L,上升38.7%,但仍属于Ⅱ类水体;TP平均浓度在波动中保持不变,属于Ⅲ类水体。 [26]张万明.西昌邛海湖官坝河入湖口枯水期水质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01):309-312. 摘要:对西昌邛海湖支流官坝河入湖口枯水期的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官坝河的总氮、总磷含量呈上升趋势;有机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5d生化需氧量呈上升趋势。点源污染是邛海湖营养元素含量逐年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 [27]张宇,杨红.邛海湖盆区湿地现状及生态系统评价[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04):42-47+68. 摘要:本文在初步查明邛海湿地植物种类的基础上,根据国际上最具综合性、影响最广泛的湿地定义,将邛海湖区湿地划分为3种类型和5种湿地生态系统。 [28]张万明.西昌市邛海湖鹅掌河入湖口枯水期水质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40-17042. 摘要:研究以西昌邛海湖南侧入口支流——鹅掌河2005~2008年枯水期入湖水质为研究对象,以国标法为检测标准,通过对流域枯水期入湖水的pH、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总磷(TP)的实验检测与肯达尔检验科学核算,得出这一流域近几年枯水期入湖水质状况除TP外,其他指标均为地表水Ⅰ类~Ⅱ类,TP略超地表水Ⅱ类标准,但总体较好。以鹅掌河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为依据,分析了对鹅掌河流域水质产生较大影响的污染源,希望为鹅掌河流域污染控制和水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29]李向婷,李江,肖锋,清源,梁剑.2000—2008年邛海公园水质变化趋势[J].江苏农业科学,2010,(05):482-483. 摘要:据2000—2008年邛海公园主要水质参数的实测资料,运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方法对邛海公园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邛海公园5 d生化需氧量(BOD5)、溶解氧、粪大肠菌群和总磷都呈上升趋势;总氮呈下降趋势。 [30]杨红,郑璐,孙国双.邛海湿地树木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04):12-15. 摘要:本文对邛海湿地现存树木进行调查研究,共登记邛海湿地树木74种,分属35个科,并从其生态习性、来源、生境特点和观赏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31]杨红.邛海湿地外来入侵物种现状调查及对邛海湿地的影响[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11):58-62. 摘要: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仅次于生境破坏,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的威胁。对四川邛海湿地的调查显示,该区域有45种外来入侵物种,分属20个科,对邛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及景观等已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邛海湿地生物入侵的原因,并对邛海湿地的恢复和重建提出了建议。 [32]杨红,郑璐,马金华.四川邛海湖湿地水生维管植物的现状调查[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28(05):946-950. 摘要:本研究对邛海湖湿地水生维管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邛海湖湿地现有水生维管束植物77种,隶属于25科50属。其中,蕨类植物5种,隶属2科3属;被子植物72种,隶属23科47属。从植物生态类型和生活型方面来划分,邛海水生维管束植物可分为湖区水生维管植物、河口滩涂植物和湿生植物三种类型。它们主要分布在湖泊的北面、西面和南面。区系分析结果表明,邛海水生维管束植物共有7种分布类型,其中以世界性分布型植物种最多。邛海湿地自然着生的水生植物群落破坏严重,挺水植物以上群落基本消失,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分布区锐减,分布深度退缩,分布密度减小。针对邛海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存在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该研究为邛海湿地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33]马金华,李小芳.邛海生活污水治理方案的比较分析与选择[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03):56-57+67. 摘要:本文根据邛海水体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情况,提出治理邛海周边生活污水的曝气法、生物转盘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三种方案,并结合邛海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对这三种方案从适用特点、工艺、技术经济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比较,优选出生物接触氧化法为治理邛海生活污水的方案,这对邛海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4]李海涛,黄渝.四川邛海湖湿地鸟类种群多样性及邛海湖生态评价[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28(04):720-724. 摘要:本研究采用定点取样,统计与分析采集数据,于1988年、1999年及2006年冬季至2007年春先后对四川西昌邛海湖及其湖周湿地进行实地考察,对湖区鸟类进行调查统计,记录鸟类25种,隶属6目6科,该湿地鸟类的多样性变化较为明显,物种稳定性差,这表明邛海湖湿地鸟类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邛海湿地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湿地不断萎缩退化,环境功能与生物多样性逐渐衰减,邛海湿地的生态环境状况需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 [35]李海涛,郑璐,马金华,黄渝.四川省西昌市邛海湖湿地现状及其鸟类保护[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01):6-8. 摘要:邛海湖是四川省第二大高原性湖泊,邛海湖的生态环境状况与在此栖息生存的鸟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报导了国家4A级风景区邛海湖湿地现状、湿地鸟类的种群数量及其组成,对邛海湖湿地及其鸟类的保护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