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3日 作者:团委 字体: 大 中 小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为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7月8日–10日西昌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西西亲子园乡村教育振兴团在喜德县彝欣社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入户问卷调查、儿童游戏、传承彝族传统文化等活动,为乡村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志愿者们设计了以五大领域为基础的儿童游戏活动、融合彝族传统文化的艺术活动,丰富了社区儿童假期生活,助力彝族传统文化传承。
彝欣社区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民风淳朴,民族特色氛围浓厚,人们彼此热情友好。通过入户调研和走访询问,我们发现社区在走向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保留着民族传统与民族特色。每当民族节日到来的时候,他们就会换上民族服装,带着孩子们齐聚一堂,在社区广场上开展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祝节日。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自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来源于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文化有共性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团队秉承着助力文化传承的理念,开展了富有彝族特色文化的活动。
为了提升幼儿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西西亲子园志愿者们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五大领域内容设计了“益智游戏小课堂”和“彝族文化特色活动”。
图为孩子们积极举手回答课堂问题
图为孩子们配合志愿者进行教学
西西亲子园的志愿者们也设计了简单有趣的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的快乐中得到锻炼,增强体质。
图为户外游戏活动“彩虹伞”
图为科学实验活动“吹泡泡”
西西亲子园成员将彝族文化融入儿童课程,积极弘扬彝族特色文化,传递多元文化课程理念。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志愿者根据火把节的神话故事,让孩子穿上彝族传统服装来扮演人物还原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火把节的乐趣。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讲述火把节的故事
彝族头饰和漆器是彝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西西亲子园成员们引导小朋友发挥想象,通过自己动手来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头饰和漆盘,让儿童感知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传统文化认同感。
图为小朋友正在制作彝族头饰
童心筑梦,童行有我,把爱留在喜德,我们彝路童行。本次暑期三下乡西西亲子园的志愿者们深入喜德县彝欣社区,感受共同富裕发展道路,体悟在党领导下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发展。西西亲子园成员们坚守“学于凉山,扎根凉山,反哺凉山”的初心,用青春共同铸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打印本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