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西院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社会实践

西昌学院学子三下乡 | 低碳环保绿色生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3日     作者:团委     字体:  浏览次数:

  紧跟党的脚步,落实党的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西昌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晨曦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紧跟党的步伐,贯彻党的指导,落实党的方针。积极行动起来,利用暑假课余时间于7月6日——7月9日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开展了维持四天的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驱车5小时后7月6日下午,志愿队到达了美姑县巴普镇。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志愿队在巴普镇街道上开展了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问卷调查与入户走访活动。通过调研志愿者队了解到:当地群众说的最多的就是“生活条件的变好”。巴普镇是比较典型的彝族聚居县,以彝族人口为主,农村人口全部都是彝族,并且在近几年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巴普镇居民顺应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和彝家新寨建设,乡村风貌得到较大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百姓能在美姑安居乐业,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

  微信图片_20240323163215

  图为志愿者在向当地群众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知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星妍 摄

  生态文明兴,乡村必振兴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理念,7月7日,志愿队来到了美姑县处火千村开展“生态文明促振兴”志愿宣讲活动。志愿者们采取游园会的形式,让小朋友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小朋友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为绿色生态理念的传播培育青春力量。游园会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植物拼图、诗歌朗诵、书法体验。在植物拼图板块,小朋友们需要收集周围不同的植物将它们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志愿者则会同小朋友们宣讲这个植物的生态价值。在现场,小朋友们两两一组,有的负责收集植物,有的则负责将植物粘贴在卡纸合适的位置上,小朋友们默契配合,通力合作最终完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而在诗歌朗诵模块,志愿者们耐心仔细的教小朋友们唱《美丽中国》、《五星红旗》等歌曲。小朋友们也学得非常卖力,跟着志愿者们一遍又一遍的演唱着;在书法体验板块,志愿者们先是用汉语和彝语写下“我爱我的祖国、乡村振兴促发展”等字样供小朋友们模仿。小朋友们大多都没接触过毛笔字,所以在开始写字的时候都稍显生涩,字体歪歪扭扭的,但小朋友们没有放弃,坚持练习。最后小朋友们自豪的向志愿者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最后,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之中游园会圆满结束。通过游园会的开展,小朋友认识和了解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微信图片_20240323163225

  图为志愿者在向小朋友们介绍游园会“植物拼图”游戏规则。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吉伦日布 摄

  爱护美丽环境,建设和谐家园

  7月8日,志愿者们来到了美姑县牛牛坝镇,在镇上的居民楼外墙上,随处可见乡村振兴的有关的标语如:易地搬迁嘿吉嘿(彝语:很好啊),习近平总书记卡莎莎(彝语:谢谢你)这两句话表达了彝族同胞的朴素情感。在当地村支书的帮助下,召集镇上的小朋友们来到了青年之家,志愿者们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小朋友们宣传绿色生态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知识,带领小朋友做课堂小游戏、知识问答和情景剧表演,同时利用自制的趣味短视频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学习到环保知识和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活动结束后,有两名大一点的小朋友还主动提出要帮助志愿者打扫教室。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乡村振兴道路。

  微信图片_20240323163230

  图为宣讲课堂上,小朋友们积极认真的回答问题。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陶孟佳 摄

  追寻总书记足迹,走好美丽乡村振兴路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注入青春力量,7月9日,志愿队从美姑县到达昭觉县,重走总书记走过的“暖心路”,参观三河村旧址。三河村,平均海拔2500多米,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贫困村,一度“穷得让人心痛”。以前村里处处都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进村道路狭窄泥泞,“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常事。而如今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三河村旧貌换新颜,土坯房变成了小洋房,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前,村民们喝上了放心水,通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村里每一个角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三河村干部群众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成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微信图片_20240323163237

  图为志愿者参观三河村旧址的场景。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博恒 摄

  生态文明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非凡,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广大村民的笑容会更甜、生活会更美、日子会更舒心。

  微信图片_20240323163241

  图为志愿者出发前的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雪 摄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 邮编:615000

蜀ICP备05008540号 川公网安备51340102000022号

版权所有(c)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