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西院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社会实践

西院学子三下乡 | 重走红军长征路 不忘初心担使命—我校青马载梦实践团赴喜德、越西、冕宁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3日     作者:团委     字体: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重视学习党史、注重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一直是党的光荣传统。7月10日至7月12日,我校青马载梦实践团师生40余人赴喜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越西红军长征纪念馆、冕宁彝海结盟纪念馆实地学习红军长征的故事,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在喜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馆,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喜德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馆的基本情况,以及馆内陈列的各类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1935年5月21日,由红一军团参谋长左权和红二师政委刘亚楼率领五团一部和军团侦察连,经冕山、登相营、翻越小相岭期间,夜占登相营、突袭九盘营,顺利过境喜德,为红军主力部队强渡大渡河争取时间,使得红军顺利北上。

  1

  2

  3

  越西红军长征纪念馆保存着大量珍贵照片、实物,真实记录了红军在越西期间打土豪、分浮财、释放质彝、动员参军等艰苦卓绝的革命奋斗历程。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越西,停留期间,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始终保持党的优良作风,遵纪爱民,自觉践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要求,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红军离开越西时,1000多名越西各族儿女踊跃参加红军,其中彝族青年就有几百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彝族红军连队—“裸裸连”也创建于越西。

  4

  5

  6

  7月12日,实践团来到彝海结盟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馆内展出的文物有红军外出证章、红军旗杆头、银元糖果盒、印有党徽的红军顶针等。讲解员详细介绍了1935年5月,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军司令员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以水代酒,“彝海结盟”。此后彝族同胞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彝区,不仅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也在彝区埋下了革命火种,帮助彝族人民建立了革命武装——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

  7

  8

  9

  10

  通过学习,实践团成员深深感受到红军长征精神之伟大,感受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纷纷表示,将继承和发扬伟大长征精神,用“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和决心,直面各种挑战;用“舍我其谁、绝不后退”的攻坚精神,奋力开创新局面;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争当发展“开路先锋”;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必将传承“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光荣传统,努力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践行者、传播者。

  农业科学学院 2021级农学专业学生 岳雪梅:

  通过红色教育基地的学习,实地感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在学习的路上,有许多“雪山”和“草地”需要跨越,作为一名农学专业的学生,在农业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理学院202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 阿约日曲:

  我深刻地认识到彝海结盟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在今天,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发扬伟大长征精神,以坚韧、不屈、团结的态度,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传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热爱祖国,不断学习,强化自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



四川省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1号 邮编:615000

蜀ICP备05008540号 川公网安备51340102000022号

版权所有(c)西昌学院